16
2023-03

2023从珠三角重大城市战略布局看招商导向

 发布时间:2023-03-16

        珠三角作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中心,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,已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重点关注领域。本文通过梳理珠三角几大重点城市2023年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方向,帮助地方政府快速了解珠三角几大城市的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重点,为地方政府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提供参考。

 
深圳市
 
        瞄准高端前端顶端,实施产业质量提升行动。坚持制造业当家做主,突出制造业核心地位,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000亿元以上、增长超20%。做好“20+8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,稳定和突出网络与通信、智能终端、超高清视频显示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、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领先优势,加快生物医药、工业母机、新材料、智能传感器、精密仪器设备、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速度,关注新能源汽车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风口,积极培育合成生物、细胞与基因、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.4万亿元。提升服装、家具、钟表、黄金珠宝、眼镜等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,创办中国设计大展、深圳时装周等活动,建设全球时尚之都。积极发展金融、研发、设计、会计、法律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,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。

        突出集聚集群集约,实施产业平台提效行动。着力建设宝安燕罗、龙岗宝龙、龙华九龙山、坪山高新南、光明凤凰、深汕智造城等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,整备工业用地4平方公里以上。严格要求并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。打造一批“灯塔工厂”。打造数字经济核心区。积极推进工业软件园、高端电子化工园等特色园区建设。建设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园区,推动深圳高新区”一区、两核、多园”协调发展。加快推进“产业升级”,新增低成本、高品质、定制化厂房面积2000万平方米,加快老工业区改造。将新增35个试点基地、概念验证中心,加快建设化合物半导体中试线、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线,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。

        注重高质高效高新,实施产业项目提速行动。深汕比亚迪汽车产业园二期、天科第三代半导体已建成投产,中芯国际12寸生产线已满负荷生产。加快华润微电子12寸线、华星光电高一代面板配套、九龙山产业园、迈瑞医疗等项目建设。启动了5个10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和10个3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。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,完善和用好招商引资名单,高质量举办全球招商引资会、“20+8”产业集群系列招商引资会等活动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、数字经济、平台经济、绿色经济、服务经济、建筑经济、海洋经济等经济形态,培育和聚集更多具有较强牵引力和驱动力的产业项目。

        扩大高质量投资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争再上1.0万亿元的新台阶。适度推进交通、能源、水利、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,基础设施投资2300亿元。实施“极快先锋城市”行动,新增5G基站10000余座,推进无线政务网和政务云二期建设。新增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100亿元。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、香蜜湖新金融中心、北站国际商务区、空港新城、海洋新城、大梧桐生态融合区、清水河总部新城、坂雪岗科技城、光明中心区、坪山燕子湖、盐田海洋产业集聚区、坝光国际生物谷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,重点领域投资2400亿元。

 
广州市

       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。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,建设“两城两高地”,着力推动“3+5+X”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群发展,加快构建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近园布局,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拓展产业布局,全面打造八万亿级产业链集群,包括智能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、软件和信息创新、时尚产业、文化创意等,和包括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、现代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、绿色石化和新材料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、新能源等十三千亿级产业链集群,以及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集群,形成“十万级”大型产业链集群梯队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,开展“四化”平台提升专项行动,建设一批典型场景和示范园区,推进31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。

        高标准打造产业发展载体。构建“一核引领、一廊贯通、三区五极、多园支撑”的产业发展新格局,打造集约化的高品质产业空间。支持中新知识城创新拓展区建设,打造“三集群两高地”。提升广州科学城、国际生物岛、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、天河智慧城、白云湖数字科技城、海龙尾科创区、花果山超高清视频特色小镇等创新节点能级,带动整个区域整体崛起。加大重点功能区土地出让力度,增加符合“拿地即开工”条件的土地供应,促进新增工业用地有效供应,分批分步推进乡镇产业集群改造,推进工业园区一般厂房、科研大楼、职工宿舍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。加快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产业引进,深化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,鼓励新技术、新产品率先示范应用。

        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。出台高质量的金融发展政策体系,加大对金融业的扶持力度,吸引金融机构总部、区域总部、金融交易平台集聚发展。推动金融数字化、绿色化国际化转型,努力将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为示范区,扩大数字人民币示范应用,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和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。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、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专业服务业。贯彻落实数字经济发展条例。建设广州数据交易所,探索数据资产化。加快建设中国人工智能(广州)产业园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,推进信息创新产业适应中心建设,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。

        大力释放有效投资潜力。以重大重点项目为投资增长动力,安排市级重点项目800个,全年计划投资3785亿元,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左右,力争全年投资总额突破1万亿元。加快项目开工进程,确保项目能尽快开工。把握时间、把握程度、把握效率,优先选择能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和实际生产力的重大项目,重点抓好机场、客运枢纽、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力争基础设施投资2500亿元以上;推进增芯半导体、广汽独立电池等重大制造项目,力争产业投资1800亿元以上;加快广州新中轴线(海珠)片区、广州站片区、罗崇围片区等片区的持续升级改造,争取城市更新投资2000亿元以上。

        大抓“五外联动”发展。落实推动外商投资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,坚持城区联动、部门联动,探索“广州+”等联合招商,形成吸引大企业、吸引大投资的格局。探索“链主点题、政府招引”,引进一批具有引领作用、造血强链功能、能快速形成真正生产力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。开展以厂、以需、以楼招商,加强投投联动,全力打通工业项目招商的“最后100米”。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,建设国家数字化服务出口基地,重点打造人工智能、检验测试、时装设计等七大服务外包产业链。

 
佛山市
 
        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。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工业机器人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新储能、医药健康等加快发展,预先布局绿色氢能、循环经济、显示设备、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。加强产业协调发展,促进家电、铝型材、陶瓷、家具、食品饮料、黄金珠宝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互动互促,加快国家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一流产业集群进军。

       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。坚持产业兴园、特色立园,实行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、若干个配套产业的发展模式,高质量建设“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”和“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”。加快佛北战新产业园、临空产业园等新园区建设,佛山高新区五大园区差异化发展定位,支持重点产业园区量身定制鼓励发展产业清单和专项扶持政策。坚持“以工业代工业”的方针,扎实推进老工业园区改造,加快推进粤海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大型连续改造项目,确保全年完成改造面积不低于1.16万亩。

       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。全力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,用好“数字贷”和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,新增80个数字化、智能化示范厂房和车间,加快美的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,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55%,引领高端、智能、绿色制造业发展。试点实施龙头企业带动、中小企业组团、“平台+园区”等数字化路径,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融合发展。加强综合“双跨”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支持特色专业平台创新发展,推动企业多元化“用云”模式,推动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群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。建设智慧建筑试点城市,推动建筑业产业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。加快发展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数字产业,鼓励企业创新电子商务模式,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。建设省级数据交易服务基地,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,提高数字公共服务水平。

        努力准确扩大有效投资。省、市重点项目投资不少于1200亿元,提高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水平。加大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力度,加强对项目用地、能源等要素的支持,落实审批、代理等服务保障,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快速审批、快速审批、快速建设,支持至少120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升级,力争产业投资增长15%以上。创新招商模式,打造全市招商云平台,瞄准龙头项目、重点项目、专业新优质项目,驻点招商、靶向招商、链主招商、以商引商,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0个以上。妥善推进交通、能源、水利、信息等基础设施提前布局,加快建设5G基站、充电桩、加氢站等“新基础设施”项目,谋划推进智慧市政、智慧社区等“新基建”项目。

 
东莞市
 
        坚持产业立新柱与稳支柱并举。市政府一号文出台了坚持以制造业为家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。全面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,力争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。首批选定9条重点产业链,实施“链长+链主”制度,加快构建万、千、百亿级规模的多元化产业集群。围绕现有优质企业,加大育优扶强力度。新升规企业1500多家,培育各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0多家,新增国家级“小巨头”30家,10多家上市和过会企业。实际增资扩产投资300多亿元。

        构建招商引资招商体制机制。加快形成市领导牵头、市部门、镇街道(园区)、市国有企业、社会事业单位高效开展的大招商引资工作格局。坚持高质量招商引资,吸引优质项目,瞄准先进技术和龙头企业,开展专业化、市场化、精准化招商,争取吸引一批30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项目。

       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步伐。完善制造业龙头综合考核评价体系。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工厂(车间),申报“灯塔工厂”,至少创建40个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,推动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。   

       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。坚持“以文化建设旅游”、“以旅游弘扬文化”的原则,策划十大民俗节庆、十大旅游精品线路等“写意东莞”系列产品。加快三江六岸历史休闲区建设,启动东莞记忆工程首个开放片区建设,积极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,支持麻涌、茶山打造省级全方位旅游示范区,支持石牌打造“潮玩名镇”,推进莞城鰜鱼洲文创园、松山湖大家艺术区、黄江灵狮小镇等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。

        主动走出去、引进来。加大对企业赴境外参展支持力度,支持组团利用商务包机赴境外开拓市场。积极参与“粤贸全球”“莞货全球行”等活动,建立东莞货海外展示营销中心,充分利用重点会展资源,全力帮助当地中小企业拓展市场。支持优势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、生产、物流仓储基地,努力抢占新的市场需求。落实东莞投资全球促进,积极开展友好城市交流,掀起东莞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。
 

绿天使集团
聚产业 汇人才 创价值
共筑百年产业群!




热点新闻


关于绿天使 / 产业集群 / 孵化基地 / 产业服务 / 产业投资 / 服务项目 / 服务流程 / 新闻资讯 / 产业链平台 /

绿天使集团——专注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平台。

绿天使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400-101-1280   备案号:鲁ICP备19060618号-1   网站建设:大精灵网站建设   

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
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
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
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